9月10日,水利部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數字孿生水利體系建設現場會。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國英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重要論述精神,深入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的意見》,以數字孿生流域為重點,系統謀劃推進數字孿生水利體系建設,為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保障我國水安全提供有力支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道席主持會議。
李國英指出,數字孿生水利體系,是以物理水利對象為單元、時空數據為底座、數學模型為核心、水利知識為驅動,對物理水利全要素和水利治理管理活動全過程進行數字映射、智能模擬、前瞻預演,與物理水利對象同步運行、虛實交互、迭代優化的綜合體系。要準確把握數字孿生水利體系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按照“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原則,系統推進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工程建設,實現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不斷提升水利治理管理現代化能力和水平。
李國英強調,要加快構建“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系統,加強數據采集與歸集共享,加快監測技術裝備研發應用,加大科技支撐力度,對水利治理管理對象實施全覆蓋、全空間、全要素、全天候監測感知,確保精準性、同步性、及時性。要加快建設數學模型系統,把垂直模型特別是機理模型作為數字孿生水利體系建設核心,加強與監測感知系統耦合聯動,深化模型研發應用、評估驗證,強化“正向—逆向—正向”推演功能,為水利治理管理提供前瞻、科學、精準、安全決策支持。
李國英要求,要以效用為導向建設覆蓋流域防洪、水資源管理與調配等業務應用的各層級數字孿生平臺,推進數字孿生水利體系建設在運用中完善、在實戰中升級,做到耦合貫通、動態修正、迭代優化,不斷適應并滿足新形勢下的水利治理管理需求。
水利部有關司局、直屬單位、流域管理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利(水務)廳(局),三峽集團、南水北調集團等有關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會議。與會人員實地考察了之江水文站、西江塘、蕭山樞紐,實地了解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工程建設和監測感知技術裝備研發應用成效。南水北調集團,黃委、珠江委,浙江、福建、江西、山東、甘肅等省水利廳作了交流發言。
創新技術:智能白蟻監測系統展現多重優勢
此次現場會上,新烽光電重點展示了水利工程白蟻監測技術創新成果。該技術通過智能傳感器與 AI 算法深度融合,構建起 "監測 - 識別 - 預警 - 處置" 的全鏈條解決方案,有效破解了傳統白蟻防治效率低、精度差、響應慢的行業難題,為解決水利工程蟻害防治這一難題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


▲活動現場
該技術的核心優勢集中體現在三大方面:采用創新復合餌料技術,通過實驗室對白蟻食性的長期研究優化配方,對土棲白蟻的適口性顯著優于傳統松木條,能快速吸引白蟻聚集取食,大幅提升監測靈敏度;配備 AI 自動尋巢功能,結合高清攝像與智能識別算法,可精準判斷白蟻活動強度與巢穴位置,實現智能化識別和分級預警,經實際驗證預警準確率達 98% 以上;支持遠程監控和數據無線傳輸,監測數據實時上傳至管理平臺,管理人員可隨時隨地掌握蟻情動
態,相比傳統人工巡檢模式大幅提高監測效率。
實踐驗證:湖州應用案例彰顯技術實效
今年 4 月,新烽光電白蟻監測技術在浙江湖州某水庫山塘的實際應用中表現亮眼。該地區氣候溫和潮濕,白蟻繁殖活躍,歷來是水利工程蟻患防治的重點區域。實際使用情況表明,該設備在安裝后約兩周時間內就成功發現白蟻活動跡象,不僅有效驗證了復合餌料對當地土棲白蟻的優良適口性,更充分體現了 AI 智慧尋巢功能在復雜環境下的實用性。

▲AI 智慧尋巢

▲AI識別

▲效果對比顯著:新烽自制餌料遭白蟻取食殆盡,傳統松木較為完整
這一應用案例與浙江省構建的 "防、查、治" 三位一體蟻患防治機制高度契合,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了蟻害的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與傳統人工拉網式巡檢相比,該技術將蟻患發現周期從數月縮短至兩周內,排查效率提升 50% 以上,大幅降低了白蟻蛀蝕堤壩造成的安全風險,為水庫山塘等小型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目前,類似的應用模式已在湖北、湖南、河北、廣西、浙江、福建、四川、海南等地投入實際應用。
技術交流
會議期間,新烽光電借助 “實物設備 + 案例展板 + 數據圖表 + 現場視頻” 的多媒體組合形式,向與會代表全面且生動地展示了白蟻監測技術的原理、核心參數與實踐成效;展區材料同步呈現該技術在白蟻監測領域的研發路徑、實際應用經驗及典型案例成效,讓參觀代表直觀了解技術價值。
通過這次現場會,新烽光電進一步明晰了行業對高精度、低成本、易維護監測技術的需求方向,為后續研發 "AI 自動消殺聯動" 等升級功能提供了重要參考。目前,該技術已在長江流域部署 3 萬余套終端,形成規模化應用效應。
新烽光電將繼續深耕水利工程監測技術創新,以白蟻監測技術為切入點,完善 "天空地水工" 一體化監測感知系統中的微觀感知節點,為提升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水利設施安全運行提供更全面的技術支持,為數字孿生水利體系建設貢獻持續技術力量。